探索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新路径

本报讯 (记者 黄伟) 尺寸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仅为2.2克的双光子显微镜,今年市场销售额预计达到1亿元。这个曾经“压箱底”10多年的技术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程和平的科研团队,在跑遍多个城市后,最终在南京江北新区落地生根。随着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启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成果破茧成蝶、发展壮大的精彩故事将在江苏源源不断地演绎。

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五个不’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介绍,有的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有的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有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有的相关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有的受制于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就是要推动全国优势高校与区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校地融合倍增效应,有目标、有组织地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首个,意味着先行探路、示范引领。“江苏是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表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江苏,既有我们自身的独特优势、丰沃土壤,更有国家层面的信任支持,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将该中心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比如针对“不好转”“不会转”等问题,将搭建“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形成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每个产业方向首批遴选20余所高校参与建设。“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近年来陆续推出近40项‘世界首次’的重大原创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将围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合作,引导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参与技术转移转化实践,推动更多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



发表评论:

江苏网是江苏较大的资讯网站、较具人气的交流平台、较具影响力的本地门户网站。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房产、装修、汽车、婚嫁、旅游、亲子、求职、招聘、教育、美食、生活、交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