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位于城乡两头的交会点,具有独特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和支柱。近日,赛迪百强县、百强区等榜单公布。在这两份“百强县域”榜单中,江苏都有不俗表现:在“百强县”榜单,江苏占据25席,占比达到1/4;在“百强区”榜单,江苏共有15个城区上榜。
今年“百强县”江苏较去年增加2席,在前十强中继续包揽前4、独占6席,数量与去年持平。
“最强县级市”昆山已连续19年位居百强县榜首。单从经济维度看,2023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在前一年5006.7亿元基础上,取得5%的增长,达5140.6亿,是百强县中唯一一个2023年GDP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今年上半年,昆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35亿元,同比增长3.5%,总量稳居苏州第一,外贸进出口364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3.6%,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今年的“百强县”榜单中,溧阳市、丹阳市、如东县、东台市、靖江市、沭阳县、兴化市、沛县、高邮市、射阳县位次均较去年有所上升,沛县从去年的67名上升至今年63名,射阳县从去年的73名上升至68名。
第82名阜宁县和第88名涟水县成功进入“百强县”榜单。淮安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去年7月,淮安市委全会提出,必须把县域经济“跑道”做强,拟通过3—5年的奋斗实现全国百强县的突破。涟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涟水县结合自身实际,坚定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两条新赛道,一边对内深挖资源禀赋,一边向外谋求产业突破,向新而行、奋楫争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努力将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榜单来看,苏南、苏中地区下辖的县市中除镇江扬中、句容,扬州宝应未入围“百强”,其余地级市均全员入围,而苏北地区上榜率仍有很大空间。
仔细分析江苏的25个百强县,不难发现,南京与连云港没有分布,南京因全部设区、没有下辖县(市),而连云港市辖的县域则需继续努力。去年,连云港东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8亿元,已越过“赛迪百强县”600亿元、20亿元的“双门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连云港市一定会成功摘帽百强“空白”。
与“百强县”相对应的,在“百强区”榜单,“江苏军团”同样看点十足——
此次江苏上榜的15个城区,苏州吴江区取得排名全国第八、江苏第一的成绩,也是长三角唯一入选前十强的城区。而常州武进区、无锡新吴区、南京江宁区也进入了前20名。
纵览上榜的城区,在发展特点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这些城区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同时科技创新水平高,具有明显的“科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此外,它们都拥有较高的产业聚集度,比如江宁区的电力装备产业、通州区的船舶海工产业、亭湖区的节能环保产业等。
在不同方面,各城区各有所长。比如吴江区,该区形成高端纺织、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势,新能源去年实现产值628亿元、正加速迈向千亿级。
从地域分布看,江苏上榜的15个城区分别是:苏州3个,常州2个,无锡1个,南京4个,南通3个,扬州1个,盐城1个。
对比广东,上榜的17个城区主要集中在广深佛珠4座城市。而江苏苏南、苏中、苏北都有分布,意味着更加均衡,也更容易形成带动优势,辐射范围更广。
总体而言,从两份“百强县域”榜单中能看出,江苏县域实力强劲,在继续进击的路上,“百强县”期待13市全覆盖,“百强区”上榜总量仍有比学赶超的空间。
记者 许愿 姚政宇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