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宣布,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可直接进入校园,无需预约也不限制名额,这是继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又一所对外开放校园的“双一流”高校,受到舆论好评。
近几年,由于受疫情影响,高校普遍实行相对封闭的校园管理模式,在当时确实起到防控疫情、保障师生健康的作用。在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当下,高校对外开放校园,本是顺理成章。但不少高校依然不愿开放校园,主要还是“怕出问题、怕担风险”。在一些高校管理者看来,封闭起来,大大减少社会人员进入,有利于学校管理,校园发生安全事故概率就小。
开放大学校园,固然会给校园管理增加难度,但这不能成为学校拒绝开放的理由。面对校园安全和风险,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管理、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加以防范。如,采取错峰限流、分区开放的开放方式,避免开放影响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运用现代通信设备和数字化手段,对入校人员进行动态化管理;等等。
其实,国外很多大学是没有围墙、大门的,公众可自由进入大学校园参观、散步,到校园草坪上晒太阳,到开放教室听专家讲座。当年,北京大学打开校门让很多有志青年进校旁听成为美谈。公立大学每年获得财政拨款,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其社会职能包括社会服务、公共资源共享等,不该关起门来独自享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大学之“大”,在于博学、宽容、进步,理应在做好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关键性工作的基础上,敞开校门,在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互融中实现共赢。
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