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指标之网”困住基层干部

临近年尾,各项考核纷至沓来。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考核指标赋分“千分制”不够用,于是又整出了“双千分制”;有的地方考核越来越密集,日调度、周评比、月总结,“今天播种、明天催收”屡见不鲜……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考核指标,成为基层难以承受之重。

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激励干部履职担当,但若指标设置过多过滥,缺乏重点和主线,“眉毛胡子一把抓”,则容易让“指标”异化为增加基层负担的“砝码”,甚至成为形式主义的温床。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考核指标体系能反映真实工作的虽有七八成,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很难直观反映出来”“基本不需要创新,只要把表格填好、资料做好,在考核中就更能获得好名次”。这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其中提到的问题值得警惕。

基层考核指标过多过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上级部门不了解、不认真研究基层情况,盲目下任务、摊指标;有的是个别部门试图通过设置考核指标强化权力,在名目繁多的“可视化”指标中凸显自身“存在感”;有的是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畅通,政出多门、多头考核,造成指标重复;还有的是个别地方将指标设置作为责任下沉的“甩锅”妙招。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加在基层头上的考核指标就越积越多、越分越细。

纵横交错、头绪纷繁的指标如同一张“网”,让基层干部困在其中疲于应付。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处于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的状态,如果考核指标过多过细,光考核填报就得占用不少时间和精力。个别基层单位为了在考核中排名好看,甚至不惜弄虚作假、编造台账,并美其名曰“用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上级单位在考核中作风不实,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少,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多,这也为基层以形式主义应付考核留下了空间。

指标考核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指标设置必须科学,考核指标数量要适度。过多的考核指标和过于频繁的考核周期,会让大家都被动,甚至陷入“为指标而指标”的现象中,产生内卷、内伤。譬如快递小哥困于系统算法、大厂员工困于KPI考核、基层干部困于各种任务指标等。这样的结果,显然与我们的考核初心、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基层干部压力大。有基层干部坦言,由于指标考核泛化、责任层层传导,超负荷运转成为常态。其实,考核贵在精准和有效,对于那些不必要的考核、不该有的压力,该改的要改,该取消则应予以取消。期待对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关爱,少一些苛责求全,真正为他们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从“指标之网”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工作中去。

陈立民


发表评论:

江苏网是江苏较大的资讯网站、较具人气的交流平台、较具影响力的本地门户网站。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房产、装修、汽车、婚嫁、旅游、亲子、求职、招聘、教育、美食、生活、交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