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持续组织职工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突出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和应用转化”……中国工会十八大为各级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着力打造群众性创新活动品牌,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合理化建议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认定等活动,点燃一线职工“敢首创”热情,职工创新创造愈加焕发出蓬勃活力,一项项岗位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助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江苏省总工会推荐的3名一线职工完成的项目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至此,2018年以来已有13名一线职工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我省14名工匠人才应邀出席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190项职工创新成果在会上收获好评如潮,大会期间发布的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中,江苏省总工会推荐的6个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领先其他省市。
苏“新”工匠,走在前列。持续开展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认定,已成为省总工会引领全省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造的工作品牌,充分展现了江苏职工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搭建平台
激发创新创造动能
围绕有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难点,国网无锡供电分公司一线职工刘志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在有源配电网保护方法研究、装备研制、现场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农作物保护剂原有生产技术不足的问题,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一线职工王海波,从间苯二甲腈纯度、核心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安全措施、产品捕集工艺、产品输送方式、设备大型化、环保处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攻关。“低时延、高可靠有源配电网精准保护技术创新及应用”和“绿色高效百菌清清洁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这两个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的工人创新项目,是省总工会从2021年度认定的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推选而出,主要完成人刘志仁、王海波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省总工会厚植职工创新创造“土壤”,加强源头参与,以与省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为契机,解决制约职工科技创新相关难题。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5个单位制定出台《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创新创造的意见》,推动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将一线职工科技创新成果等作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晋升的重要参考。同时,积极为职工搭建创新阵地和展才平台:
——将职工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重要内容,每年开展省级引领性劳动竞赛10项、劳动和技能竞赛100项,引领设区市级工会普遍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
——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活动,征集发布“五小”典型案例和微课堂,认定省级优秀项目;
——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行动,命名5批共180个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予创新资金支持,引领全省建设2700多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探索创新工作室与科技镇长团“联姻”机制,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创新、传承技能的作用;
——围绕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四新”应用,开展“节能降碳进班组”活动,征集评选发布一批典型做法图片和技术说明,用职工视角和语言向职工普及创新知识。
强化激励
让更多一线职工“敢首创”
为研发团队提供薪酬包计划、股权方案等激励政策,奖励股票市值超20亿元;将每年8月定为全员微创新月,每年超过1.4万人参与,提案建议1.5万多件,30余人获省市级“十大先进操作法”、亨通创客大王称号。作为江苏“产改”首批试点企业的亨通集团,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蔚然成风。
职工岗位创新,始终源于生产实践需要。因为身处一线,他们更了解要解决的问题、需击中的要害,这种内生的创新动力往往更有震慑力。为培植这股力量,江苏各级工会不断呼应一线职工渴望成长成才、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等需求,加强荣誉激励、促进待遇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自豪感、成就感。
省总工会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推进职工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产改”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估内容,纳入省总工会常委会工作要点。给予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资金资助,推荐申报全总职工创新项目补助资金,15名一线职工项目获得全总补助250万元。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按职工创新贡献参与分配,大力推行“能级工资”,打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发展互通渠道,让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创造智慧充分释放。
南通通州区出台“职工说了算”产改评价机制,为职工提供了“首创”的舞台。
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模具设计、制造、铝合金压铸、精密加工等工艺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公司总经理易曼丽说:“我们建立职工创新容错机制,员工如果因为创新损坏设备,一律不用赔偿。”去年,一名技术人员在优化机加程序路径时发生事故,导致主轴损坏,维修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迸发活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面对立体织物激烈的市场竞争,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技师刘延友通过材料创新,开辟了针刺技术发展新道路,采用独特的“预研+批产”的双线模式,利用立体织物平台,着力培育新技术、新方向,完成格栅等新型结构、等针密成型、低密度成型、大尺寸薄壁制备等技术突破,最终形成“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型制造-质量检测”全流程体系,实现了针刺技术落地生根。
刘延友还带领团队先后攻克高性能纤维成网、叠层针刺固结、在线型面精度检测控制、梯度密度针刺成型、多工艺组合成型制备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家某重点型号,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解决了保供任务急需,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应用于国家多个预研型号的研制,促进了工艺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针刺技术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他发明的“一种密度可调可控的针刺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经省总工会推荐,在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开展的中国专利年度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用创新开拓了针刺产业的广阔前景。
今年公布的首届江苏专利奖获奖项目中,省总工会推荐的一线职工创新项目分别获得银奖和优秀奖。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省一线职工累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分别达到134421件、924273件和341427件,占企业为第一专利权人的比例分别达到46.05%、43.19%和50.62%。数据充分体现我省广大职工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
“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引导激励更多职工立足岗位开展攻关革新,解决身边的技术难题。”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工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科技自立自强,为我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下群众性创新创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