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薇 通讯员 徐康 何振兴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紫砂壶,是宜兴最鲜明的符号和标记。“宜兴就如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厚文之‘道’与精工之‘技’融为一体,造就了这片江南蕴秀之地。”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说,宜兴山明水秀、文脉绵延,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当前,宜兴全市上下正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不断厚植绿色基底,充分展现人文底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位于宜兴的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对SK Enpulse公司的股权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半导体材料、深冷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地位。成立20多年来,雅克科技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成功进入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并逐渐成为行业翘楚。
企业敢转,产业日新。位于宜兴环科园的湖畔光芯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项目现场,一期测试厂房施工进展迅速。今年以来,在强政策、优服务的支撑下,宜兴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铆足干劲拼速度、拉高度:中环领先8英寸、12英寸大硅片项目逐步投产,出货量行业领先;先科半导体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专注前驱体材料及光刻胶材料的研发生产;全市千余家陶瓷生产企业中,有近三成进入半导体领域……今年上半年,宜兴集成电路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翻近一番。
瞄准最前沿,勇攀最高峰,抢占制高点。宜兴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建设人才强市,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今年上半年,宜兴新增科技型企业1438家,位列无锡第一;3家单位入围省级院士工作站,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把建设‘3+3+N’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强市之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宜兴市市长胡小坚介绍,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宜兴将着力巩固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优势产业,做强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通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为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宜兴贡献。
擦亮“中国陶都”名片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近日迎来参观旺季。古拙深沉的供春壶,秀挺峭拔的提臂壶,端庄精致的梅报春壶……“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功夫,在一把把紫砂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受宜兴紫砂文化的生生不息。这条建于明清时期的街道,曾经户户捶泥、家家做壶;如今,这里有上百个紫砂工作室,从早到晚都响着打泥片的“哒哒”声,游客们在大师指导下体验制坯、定型、上釉、烧制等制壶工艺,也从每一个细微处感受宜兴“陶式生活”的雅致。
为打响“中国陶都”名片,宜兴全面梳理陶文化历史遗迹遗址,加快建设黄龙山地质公园、蜀山陶集等一批文化新地标;依托“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徐悲鸿、吴冠中等书画名人故居在保护修缮中焕发新颜;“东坡文化驿站”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相继开放,“苏东坡第二故乡”的文化标识日渐深入人心;大有秋、阳羡溪山、窑湖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全速前进,全市在建文旅项目达到44个、总投资超440亿元。
“宜兴崇文厚德、人杰地灵,我们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花气力,努力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融互促的发展之道。”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钟介绍,为推动宜兴紫砂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兴制定出台政策支持、人文活化、产业振兴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擦亮文化名片,推动宜兴文化传承发展。
奋力打造生态之城
茶,是宜兴另一张文化名片。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南部山区,深得苏东坡之心的阳羡茶就产自这里。近千年前,苏东坡曾在这片茶园中漫步。今天的人们在这里骑行、爬山、体验采茶制茶,茶园背后就是大片的竹海,“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成为宜兴引以为傲的生态名片。
宜兴不断厚植绿色基底、转化生态优势,努力探索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
沿着太湖西岸,10个湿地群落陆续建成,在太湖西部构筑一道生态安全屏障。宜兴坚持水岸联动、系统治理,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不久前,宜兴市“三氿”湿地二期西氿生态修复工程等水治理项目获得中央、省级财政支持5.69亿元,为深度治太注入“活水”。
宜兴打造的双氿三河滨水空间、三氿水下森林、美丽农居等多个“美颜”工程快速“出圈”,彰显宜兴生态宜居之美。日前,宜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宜兴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工作方案》发布。据介绍,宜兴将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并行的“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奋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