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双11”告别“数据狂欢”

中国江苏网讯 与以往的轰轰烈烈、战鼓齐鸣相比,今年“双11”显得有些“静悄悄”,各大电商平台均未公布成交总额,宣传策略总体以低调为主。作为观察中国消费的重要窗口,“双11”告别“数据狂欢”背后的变与不变,值得细细思量。

走过15年的“双11”,显然已经来到十字路口。这15年“双11”走过的路,与中国经济发展之变、中国人消费需求和观念之变,深度嵌入、紧密呼应。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的崛起,促销活动越来越高频,消费者对促销已近脱敏,对“双11”也产生审美疲劳。促销规则的复杂套路,迫使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换取可能微不足道的优惠,让人心生反感或者觉得“不值”。此外,历经10余年的“透支性狂欢”,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不再被折扣和优惠左右,转而倾向于实用性和性价比。很多机构研究今年的“双11”消费者行为,有一个共识就是消费节制、理性消费。

“降温”的背后,也有“火热”的一面。主流电商平台之外,小红书等一批新生力量入局,不仅在大众圈层获得了更多讨论度,也带来商品笔记、买手直播等新的电商场景和消费模式。此外,大数据显示,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消费市场更加下沉;国货品牌备受追捧,“国潮热”引领消费新风尚;消费赛道进一步细分,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个性化需求快速扩张……这些引人瞩目的变化,孕育着消费变革的巨大动力,涌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力与活力。

“双11”告别“狂欢模式”,并非什么坏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消费者和平台共同成长、趋于成熟的体现。对电商平台来说,市场正在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招鲜”不再“吃遍天”,追逐数量、狂飙突进的策略也不再适用,而应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致力于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对经济增长、消费转型、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消费趋势的变化也在推动产业端的变革。依托线上数据的支撑,企业能够以更多元的产品精准匹配消费需求,带来更优的消费体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风口”,可能会孵化出一个个体量巨大的全新消费领域。

站在十字路口的“双11”,让我们重新审视消费的逻辑和意义。眼下,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国内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亟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把压抑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增量的消费培育起来,充分释放新型消费的潜力,才能为经济稳增长蓄能加力。而这一切,不是靠某个瞬间或时段就能拉动完成的,而要靠持续的力量稳步推动,需要建立在人们想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基础之上。

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预期的当下,提升消费者信心、增强消费者购买力,显然成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制定更为精准的消费引导政策,如加大税收减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提振消费信心,降低经营主体负担,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就业形势的不断改善,市场供给的稳步提升和优化,加上促消费政策的发力显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将不断巩固,消费市场将迸发蓬勃生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发表评论:

江苏网是江苏较大的资讯网站、较具人气的交流平台、较具影响力的本地门户网站。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房产、装修、汽车、婚嫁、旅游、亲子、求职、招聘、教育、美食、生活、交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