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保护与发展迎来新起点。
9月12日,苏州市重磅发布《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太湖综合治理系列文件,以“1+N”政策框架,全面、系统排定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任务书”和“施工图”,切实扛起“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政治责任,向“母亲湖”作出坚定承诺。
“守护好太湖生态,是苏州牢记‘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说,苏州将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协同治理,推动太湖生态不断向好,为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奠定更加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美丽苏州”增添更加厚重的生态底色。
治理好太湖,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拥有太湖三分之二水面、四分之三岸线、五分之四岛屿的苏州,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自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施以来,苏州已累计实施治太工程项目5600多个、投资超840亿元,实现太湖连续15年安全度夏,不断擦亮城市生态底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号角已然吹响,苏州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继续进发?
“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安全度夏、突出节水增效、突出保护优先、打响特色品牌、提高治理水平,精心写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水文章’。”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介绍,聚焦湖体保护和沿湖流域综合治理,苏州明确了6大体系40项任务,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放大山水、文化、创新优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系统性的太湖保护发展新格局。
既有系统推进,又有重点突破;既注重本体保护,又聚焦流域治理。在新一轮治理中,苏州除了推出总体行动方案,还结合太湖保护的实际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出台《苏州市“一湖一策”工作实施方案》《苏州市太湖沿线及其岛屿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实施方案》《苏州市太湖沿线环境提升工作方案》《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苏州市工作方案》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找准太湖综合治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把“一盘棋”治水放在重要位置。根据省湖泊保护名录,苏州市共有湖泊401个,占全省四分之三。立足太湖流域“大保护”“大治理”,苏州推出“一湖一策”,明确建立一湖一档、保护修复水生态、出入湖河道整治、水域岸线管控和湖滨带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以“串珠化、集群化”开展湖泊群整体性区域治理。
“除了湖体资源,苏州还有161座山体,其中约93%环卧于西部太湖沿岸,整体守护太湖山水资源,是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苏州市资规局副局长徐克明介绍,苏州将深入推进实施“一山一策”,加强“山、水”系统保护,构筑太湖“水安全”屏障,加强太湖防洪蓄洪能力,改善太湖水质和水环境综合考虑山体资源环境现状。
呵护山水,要守护好每一个生灵。“目前,围绕太湖沿线及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已经开展了调查观测、退圩还湖等生态修复、禁渔及增殖放流等工作。”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蒋勐说,下一步,围绕生物多样性恢复,苏州将重点做好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评估体系、加强太湖沿线本土物种保护、强化重要物种生境恢复营建、持续扩大太湖水生植物面积等15项重点工作,充分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景象。
保证水体干净,岸上同样要下足功夫。“不能让陆地上的垃圾、污染物进入河道,最终增加太湖的负担。”苏州市城管局局长杨青松说,将通过优化环卫保洁方式、提升垃圾收转运能力、加强建筑垃圾管控力度、清理整治湖面垃圾,同时不断提升镇容村貌、提升太湖景区周边环境等,打造具有苏州生态特色、人文特点、历史文化内涵、古韵今风、人水共生的太湖沿线环境。
创新治理手段,苏州还在探索一项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重大突破: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瞄准园林绿化垃圾、厨余(餐厨)废弃物、畜禽粪污、污泥、秸秆、蓝藻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全市将重点落实“强化有机废弃物源头减量、完善收储运体系、提升处理利用能力、推动市场化应用、加强科技支撑能力”等六大类20项重点工作任务,实现较高水平构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模式。
加强“山、水、岛”联动发展,实现“湖、岛、岸”良性循环,苏州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精细的落笔,为太湖描绘出更加可期的新胜景。按照远景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苏州将高质量实现太湖综合治理“两保两提”要求,到2025年,苏州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II类比例力争达到70%;到2030年,太湖(苏州辖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苏州“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水乡风貌将更加凸显;到2035年,将太湖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湖区、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江南水乡山水城湖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
记者 盛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