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会有些地方,专为人们承载心灵的梦想。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场馆是实现城市从生产空间转化为生活空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启动实施主城区文化场馆效能提升工程,打造“阅读共同体”“文化空间站”“历史呈现馆”等标志性文化项目,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场馆整体功能。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文化场馆共43个,其中图书馆9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2个、备案在册博物馆17个、艺术表演场馆7个。
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淮安市以构建高品质文化场馆为目标,积极推进全民阅读阵地资源整合。按照“标准统一、系统联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与市区10家高校图书馆签订图书互借协议,成立由首批2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淮安市图书馆联盟,通过建立覆盖全市阅读场馆的云数据中心,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机制。今年以来,联盟单位联合开展节日习俗、扫码阅读等线上线下各类主题阅读活动572场次,累计吸引40余万读者参与。同时,推进文艺院团场馆资源整合,以淮安大剧院为龙头组建淮安市剧院联盟,引进保利院线丰富的演艺资源,邀请国家、省艺术基金舞台艺术类项目来淮巡演,以全市8家专业院团创作生产的优秀剧目为基础进行交流展示,累计开展送戏进乡村、进社区等文旅惠民演出96场。制定《淮安博物馆总分馆建设方案》,明确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组建淮安博物馆总馆,搭建全市馆藏文物数据库。
提升功能,强化文旅融合
淮安市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市博物馆活动场馆、“社教小舞台”、多媒体设备布局,同时,加强数字体验项目建设。市图书馆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借助用户数据采集、智慧数据分析等,构建符合用户当前需求的智慧服务体系,开通“云办证”服务,建设覆盖全馆的图书借、阅、还“一站式”服务体系。整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淮安”和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优秀项目“淮安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打造“文旅淮安”平台,实现全市文化场馆入驻使用和数据对接,注册人数近30万;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平台项目建设,建设淮安公共文化云数据中心,实现与淮安智慧城市云平台、省公共文化云平台无缝对接,全市8个文化馆、95个分馆全部入驻省公共文化云平台,9个图书馆、95个分馆全部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
创新发展,加大产品供给
淮安市锚定“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目标,创新模式、载体、形式,推进群众文化活动高频次、高质量开展。印发《关于调整“送戏下乡”方式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市级统筹调度方式,预先审查“送戏下乡”演出节目,综合考量各县区演出时间、地点,统一搭建电子演出大屏等重要设施设备,利用省公共文化云“戏曲进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送戏下乡”的跟踪指导、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今年以来,组织全市文艺院团走进各镇街等“送戏下乡”212场次。以市美术馆馆藏书画精品为依托,打破传统展览模式,在全市旅游景区、城市书房、商贸综合体等场馆和场地打造“移动美术馆”品牌,累计开展“淮上花开——淮安书画院作品展”等巡展48场次,服务基层群众约10万人次。市美术馆策划的公教活动获评“202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全国仅有10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639场次,累计入馆17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