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亦炜 赵芳 陈悦勤 张红军 董鑫 李鑫津 唐悦 通讯员 张南宁 陆毓娴 顾天晓 管祥武 沈晴 马健 实习生 董鑫亮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78年前的今天,中国结束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江苏已发布的200个红色地名中,有93个与抗战有关。连日来,记者重访省内多个抗战纪念设施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抗战红色地标,触摸、了解抗战史中厚重的红色记忆。
抗日山烈士陵园:
英雄之山丰碑永存
“同学们,在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发起青口战役,此役涌现出著名的‘青口十八勇士’……”8月31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抗日山上举行。同学们手捧鲜花,跟随抗日山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于雪,拾级而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抗日山烈士陵园、凭吊抗战英烈。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全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陵园内高高的纪念塔上,矗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雕像,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以守卫的姿态,面朝大海的方向。塔碑后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一支18人组成的特殊部队,他们就是“青口十八勇士”。
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团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历时1周,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取得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的首次大捷。之后,主力部队战略转移,教导二旅6团1连的18名指战员奉命掩护,在青口与日伪援军血战,除1人外全部牺牲。
为纪念“青口十八勇士”和抗战以来教导二旅牺牲的所有烈士,1941年7月,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政治部决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建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跑了很多地方,最后选中赣榆西部马鞍山。
1944年7月7日,抗日山烈士陵园建成,滨海区各界人士5000多人隆重集会,悼念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马鞍山也随之更名为抗日山。如今,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亩,分为8个坡段、363级台阶,建有1845座烈士坟墓。
“近年来,展馆从提升馆藏条件、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文物、图片、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强化馆藏陈列物的动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抗日山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贺龙广说,“目前,我们启动了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很多从未展出过的革命文物今年将对外展出,布展面积达1270平方米。”
2014年9月1日,抗日山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了讲解,我们深受感动。革命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铭记他们的精神,自强不息,建设伟大祖国!”在抗日山东墓群的抗战烈士墓前,少先队员代表谷乐欣说。
“这里每年接待7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凭吊。每逢清明,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今年暑期学生参观超3万人次。”贺龙广说。
“抗日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在抗日战争中就修建完成的抗日烈士陵园。在连云港,还有小沙东海战纪念地、苏鲁交通线旧址、符竹庭将军殉国纪念处等10个抗日红色地标。”连云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袁振宝说。这些抗日红色地标,饱含着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火车站里的纪念碑:
那场夜袭战光耀八十四载
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站,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文显示,84年前,这里发生了当时震惊中外的“夜袭浒墅关”战斗,驻守浒墅关站的日军警备队被全歼,此碑是为纪念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建。
8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浒墅关站瞻仰纪念碑。刚进车站正门,远远就看见不少游客,其中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的。
“你们看,图上是新四军战士在跟日本鬼子战斗……”苏州市民邱佳俊带着10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打卡”纪念碑,他指着碑旁的展陈图片给孩子介绍。“以前不知道浒墅关站所在位置还发生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恰好孩子学校整理了一批苏州红色地标让我们暑期参观,今天特地带孩子来参观学习。”邱佳俊说。
“我家就住在苏州高新区,离浒墅关站不远。这些新四军烈士为了保家卫国长眠在这里,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学生李雨佳说。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站浒墅关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暑期,来纪念碑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率6团1000多名战士从镇江茅山地区出发,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开辟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浒墅关是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关隘,距苏州城10余公里,驻有日军警备队30多人。为扩大东进影响,江抗总指挥部决定袭击浒墅关火车站。
1939年6月24日夜,江抗部队从无锡梅村出发,首先进攻吴县东桥镇伪警所,再兵分两路,一路直插浒墅关,一路攻击黄埭伪军,实施“打黄援浒”。担任主攻的江抗二路部队深夜进抵浒墅关,对戒备松懈的日军发起突然袭击。经半小时激战,毙伤日军警备队长等20余人,烧毁营房2座,炸毁铁路道轨100多米,迫使沪宁线中断3天。得知战斗胜利的消息,上海《申报》《新闻报》等报纸纷纷报道,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还将此次战斗写成通讯。
“‘夜袭浒墅关’战斗的胜利,壮大了江抗的军威,鼓舞了日军铁蹄下苏南东路地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浒墅关镇宣传办原负责人詹晓平曾参与纪念碑的修建,多年来,詹晓平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他发现,这场战斗在民间影响甚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被改编为《智取浒关站》连环画。
詹晓平介绍,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在“夜袭浒墅关”战斗见证人、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老战士裘霜耕的提议下,相关部门在浒墅关站建起“夜袭浒墅关纪念碑”。经几次扩建、修缮,当地在纪念碑基础上建成“夜袭浒墅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增文化长廊,展陈“夜袭浒墅关”战斗、江抗战斗历史概况。
记者从苏州市民政局了解到,苏州目前公布的59个红色地名中,和抗战有关的占一大半。接下来,苏州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名的保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水乡人红色记忆的起点
初秋的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静谧美好。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向西,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步行几分钟,便来到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这座伫立水乡百年的普通民居,是东浒人红色记忆的起点。
步入厢屋,进入庭院,党旗和入党誓词映入眼帘。走进堂屋,大屏播放的视频再现抗战烽火岁月,一群探索救亡图存的热血青年留下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身为陶行知学生、上海抗日救国总会成员的进步青年盛坚夫回到衣胞之地东浒垛。他在村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吸引了许多青年人。
泰县县委成立后,身为里下河武装负责人的盛坚夫以东浒垛为中心,以前期骨干力量为基础,建起100多人的青年抗日大队。这期间,盛坚夫在东浒垛发展了汤铭、盛秋实等一批共产党员。1939年2月底,兴化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东浒垛党支部成立,盛坚夫任支部书记。
“到1944年10月,东浒垛党支部已有22名共产党员,是里下河地区党员最多、力量最强的一个党支部。”讲解员盛主成告诉记者,今年3月,这22名共产党员中当时唯一健在的汤振年也与世长辞,“但是他们留下的红色精神,我们将传承好、发扬好。”
在旧址斜对面,是东浒村在2018年新建的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展陈当年东浒垛党支部共产党员生平事迹、新时代东浒村党建工作等。目前,已有5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放大红色地标效应。”周庄镇党委书记吉金楼说,该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前来参观学习,开设“红色课堂”,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在水乡兴化大地,现有跟抗战有关的红色地标12处。“从1940年秋冬兴化抗日根据地开始创建至1945年9月兴化城被收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兴化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化市党史方志办党史宣传编研科科长朱存安说,在这块土地上,有20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和近千名抗日武装人员献出宝贵生命或重伤致残,其中有史料记载的兴化革命烈士共333名。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
一“镜”穿越战火纷飞的年代
戴上一副“眼镜”,面前的画面就“活”了起来;手指点一点,一“镜”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高邮的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一场AR全景沉浸式体验令人震撼。7月1日,全省首个AR体验红色文旅项目在这里上线。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被称为“裂痕”的抗日甬道里,游客用手触摸眼前的“音符”,耳边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旋律随即响起。“游客根据光标和语音提示触碰指定区域,就可触发不同的互动内容,感受交互沉浸的游览模式。”讲解员徐高菲介绍,在125米长的甬道里,设计师用14个篇章,再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而昔日高邮百姓口中的“洪部”已成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的主体展馆,这里所记录的是1945年12月19日至12月26日这7天里,高邮战役的全景。
迈入主展馆肃穆的大门,一面电报墙引起记者注意。其中一封粟裕将军的电报还原了高邮战役的来由。在日本宣布投降4个月后,苏皖边区政府南面高邮城内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决定集中15个团兵力,发动高邮战役。19日晚,我军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外围据点除东门的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21日,日伪据点陆续被攻克,日伪军的退路被切断……直至26日凌晨,在我军多路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随着日军大佐岩崎学将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呈交给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高邮城迎来解放。主展馆在当年相同的位置,用蜡像重现了受降场景。
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徐高菲接到非常多的电话,都是预约前来参观的团体,平均每天预约五六场。“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成为国家级抗战遗址。这里还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等。”徐高菲说,自2014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共接待320多万名海内外参观者,今年暑假接待5.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