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来到淮安, 与“西游迷”们分享人生感悟
8月26日,“美猴王”六小龄童再次来到淮安。这位曾经的“猴哥”如今变成了“猴爷爷”,他带领着广大“西游迷”们重读传世经典《西游记》,学习西游文化,感悟“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一座城市情愫深
“来到淮安,我感觉自己就像又回家了。”六小龄童的故乡在绍兴,但淮安一直在他们家族人的心中是第二故乡。在六小龄童眼中,淮安和自己的老家绍兴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我非常喜欢淮安这个城市,每次来淮安,每次变化都很大。”六小龄童说。
其实,六小龄童已来过淮安很多次。2004年是中国农历的猴年,六小龄童及家人来到淮安。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把他们家族四代人多年收藏的艺术品全部捐给了吴承恩故居猴王世家艺术馆。“我们对淮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吴承恩先生是淮安人,没有吴承恩就没有《西游记》,就没有我们的猴王世家。”六小龄童及家人时时会这样感叹。再次来到淮安,六小龄童不仅看到了淮安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淮安老百姓特别好的精神面貌。
今年64岁的六小龄童,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继续拍新戏。“等我老了,就带着三件东西到淮安的吴承恩故居。”在六小龄童心中,第一件东西是一本永远读不完、悟不尽的《西游记》。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益形象大使和金丝猴爱心大使,他还要带上一只通人性的猴子,然后再带上一根金箍棒。
一声“猴哥”西游亲
“猴哥!”在淮安融创广场活动现场,一名市民对六小龄童的一声亲切呼唤,唤醒了现场无数人对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的记忆。1982年拍摄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时,六小龄童23岁,当时一声声“猴哥”让荧屏前无数观众记住了这个“美猴王”。六小龄童坦言,如今很多孩子开始叫他“猴爷爷”了。
“前半生在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要更好地传承‘猴文化’。”如今的六小龄童一直在努力推广着西游文化。在他看来,西游文化是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感悟。六小龄童经常会问孩子们一个问题:“孙悟空的武艺是与生俱来的吗?”他希望孩子们能更加明白孙悟空高超武艺背后是不懈努力与付出,最终才能练就七十二般变化,现实中只有具备真本事才可以更好地报效国家。《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重,六小龄童希望西游文化能让孩子们懂得对前辈的尊重。西游文化中还有很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师徒离开谁都不能取得真经”。在六小龄童看来,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把五根指头捏成一个拳头,才能有力量。
一本《行者》再出发
在《西游记》中,唐僧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后为其取名“行者”,所以孙悟空也叫孙行者。再次来到淮安的六小龄童,还带着自传《行者》,与现场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
《行者》讲述了六小龄童整个人生历程以及艺术理念,“我想,我也许正如玄奘西游一般,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沙漠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探寻人生和艺术真经。”在六小龄童看来,自己年轻时苦练猴戏,用心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那么在《西游记》拍摄后的10余年,他游走国内外众多学校,和学生们交流思考,则是为了自己的另一个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将《西游记》中所表达的玄奘西行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美猴王永不言败、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六小龄童在《行者》中写到,他希望每一位读者朋友都是“行者”,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坚持执着、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就能成功,犹如《西游记》主题曲中所唱那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六小龄童将自己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在他看来,这是孙悟空的传奇写照,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但坚持不懈,终会有所获。
■融媒体记者 秦艳艳 陈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