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处理污泥再利用又多一项新技术。近日,南京城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城市水处理污泥制砖工艺”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传统制砖需经过炉窑高温焚烧,该项专利采用免烧技术,将尾泥与水泥、黄砂等经过一定配比后,再通过压模处理即可成砖。
南京全市公共水厂供水能力达520万吨/日,原水经过相应处理变成自来水后,会产生一定的尾水。随着自来水厂对尾水处置率的提高,尾泥数量也越来越多。以北河口水厂为例,该厂目前日制水量达到90万吨,平均产生的尾泥量为130吨/日。
“尾泥处置面临诸多问题,若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当,会有一定污染,也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南京城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娟介绍,此前,尾泥以卫生填埋为主,但无法实现对自来水厂尾泥高附加值、规模化及资源化的利用。近年来,尾泥开始实现资源化利用——制砖。“在我国传统的制砖工艺里,均是采用炉窑烧制成型,但随着由气候问题引发的低碳经济生产方式在全球推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之一,炉窑制砖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现实难题。”鲍娟说,应对新形势,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她和团队成员于2019年开始研发,2020年开始内部立项,并选定在龙潭水厂成立研发项目组。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试验,最终研发成功。去年12月31日,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同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前不久,该项专利正式获得国家授权。
该项专利采用免烧工艺,将尾泥与水泥、黄砂等进行精确配比,进行压模处理并晾晒后就成为成品。根据应用所需,砖块还可制作出各种模型。记者在现场看到,用于雨污水井井壁的模块砖为弧形砖,每块砖达到22公斤,“这一块砖需要污泥约9公斤,1吨污泥大约可制作出111块这样的模块砖。”鲍娟表示,该项新技术不仅成功实现了自来水厂尾泥制砖资源再利用,且无污染物排放,对环境无影响。制成的模块砖也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强度高、密度高,抗冻、防渗水性能好。该项发明帮助砌块行业从高耗能低产能污染企业向环保高效资源再利用创新型企业成功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项尾泥制砖工艺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成功应用于我市多项市政工程项目,包括市政井壁的建设、公路护坡建设,以及道路基础固化等。
“场地问题解决以后,就进入投产阶段。”鲍娟介绍,按自动化生产模式,每年可生产150万块模块砖。(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