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是生态文明的亮丽底色,也是金融发展的亮丽底色。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为生态增“绿”、产业提效添“绿”、金融发展赋“绿”等创新“三抹绿”,不断激发城市金融创新活力,为金融业绿色发展贡献“南京样本”。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市地区绿色贷款余额达4587亿元,同比增长27.01%,增速较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4.06个百分点。
为生态增“绿”,金融业组团支持绿色项目发展
“这条小河一直通到长江。自从污水处理设施启用后,这条家门口的小河水清了,鱼虾也多了,来游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周边环境越来越美,咱这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近日,在六合区东王长寿街,居民丁小山指着街后小河笑着说,“哪像以前,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成了典型的臭水沟。”
从臭水沟变成家门口的美景,得益于我市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先行示范项目——“南京市六合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PP项目”。项目总投资20.67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收集系统、主管网系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设施;覆盖六合区9个街镇、2513个自然村,受益户数12.7万户,受益人口48.4万人。
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力的金融支持。5500万元、1亿元……农行南京分行、建行南京分行、邮储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行南京分行等多家银行组团为该项目发放贷款合计16.5亿元。“作为一家城商行,能参与这样的项目,为长江大保护出一份力,还是挺自豪和开心的。”江苏银行南京六合支行客户经理万祥龙告诉记者。
江岸巨变,人也跟着“转型”。为给在长江流域从事绿色生态、上岸经营活动的单位和家庭个人提供资金支持,江苏苏宁银行推出“长江贷”。其中,“长江贷—上岸渔民款”是专门针对长江上岸渔民就业创业的纯信用贷款。渔民上岸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贷款,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LPR。值得一提的是,“长江贷”所得利息又全部用于扶持渔民就业创业。
为产业提效添“绿”,推出“双碳”创新贷款产品
融资难、融资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投入。随着我市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深入,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不断丰富,除了生态环境守护,企业转型升级等也大获其益,绿色效益显著提升。
“多亏了江苏银行特色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我们的燃机热电联产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个项目属于煤改气工程,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大唐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大唐南京热电已经提款4000万元,全部用来购买天然气。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创新的与碳表现挂钩贷款产品“鑫减碳”也在我市悄然诞生。今年8月,华能南京热电有限公司成功通过“鑫减碳”产品获得3000万元贷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最终执行利率将按照企业在贷款期间的碳减排表现,以及全国碳市场的履约情况进行调整。据悉,这是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也就是说,贷款利率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表现相挂钩,利率随着企业碳表现的提升而降低。
“我们测算过,如果能顺利达到预期碳减排目标,那这笔贷款可为公司节约成本近10万元。而且,通过减碳行动节约的碳配额,可以给公司带来不少于1000万元的额外收益。”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初始利率也比较低,经营过程中加强运营管理,减少碳排放,预计实际利率可再降低0.1%,可节省利息费用约10万元。“‘鑫减碳’能实实在在给企业带来经营绩效提升,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绿色金融贷款支持实体企业。”
同样受益于绿色金融支持的还有中核(南京)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我们的光伏发电项目布点全国多个地区,其中仅江苏地区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就达500—600MW,近期还在探索绿色发电新模式,不断加快光伏电站的建设。”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曹先生告诉记者,北京银行南京分行“光伏贷”利率低、期限长、审批快,为企业光伏项目发展解决了资金难题。据悉,截至10月末,北京银行南京分行绿色信贷规模近40亿元,绿贷比持续上升。
另外,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已累计向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提供绿色融资141.45亿元,增幅达38.95%,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绿色融资余额达258.31亿元。
为金融发展赋“绿”,首创国内绿色金融智库平台
引导和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是南京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一条重要举措,而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正推动着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近年来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手抓产业转型、一手抓绿色发展,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材料产值占比达50%以上。园内2020年实现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和走航浓度双下降“20%”目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北新区在绿色金融方面频频发力,探索“新区路径”。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基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绿色银行挂牌及星级评定办法”,率先出台“绿色金融十条”举措,绿色债券融资业务实现落地。2021年,江北新区有68家企业获得新区绿色保险补贴;3家绿色企业实现上市或准上市;截至目前,7家商业银行通过考核并挂牌绿色银行。全国第一家致力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专业化智库平台——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以及全球首个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也诞生于此。
“南京,尤其是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起步早、谋划新、措施实,在绿色发展思路、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采访中,多位专家对南京、对江北新区的绿色金融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绿色金融是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保障。”江苏省产业教授、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束兰根分析,南京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兴技术培育落地等方面,金融需求较为迫切。
要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政银企携手共进谋“绿”。束兰根建议,政府部门可在财政和金融监管方面形成相应激励制度,用好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引导工具,运用财政杠杆撬动绿色金融投入;同时,逐步构建南京市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形成城市级和机构级的不同评价方法,并支撑绿色金融工作分析和优化。此外,要推动绿色金融各类主体参与力度,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产业中要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