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八卦洲,江风携带着初冬的暖阳,温暖而舒适。11月10日下午,南京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的南京八卦洲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举行开工揭牌仪式,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利民、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以及栖霞区委区政府领导共同为基地开工揭牌。
据介绍,近年来,南京检察机关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一直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坚决“零容忍”。在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公益诉讼有效衔接、全链条保护上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
记者了解到,2015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试点以来,南京检察机关办理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998件,提起诉讼82件,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和治理修复费用超过6.3亿元,这些费用都将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然而,南京市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办案中发现,一些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已经无法在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该如何破题?
2018年,南京栖霞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盗伐林木公益诉讼案件中,由于原盗伐树木所在地已有其它用途,犯罪嫌疑人无法在原地补种树木。为了完成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栖霞区检察院在八卦洲尝试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基地,督促犯罪嫌疑人到基地栽种树木以替代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此次与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的八卦洲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就是合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治理的尝试和举措。双方携手共建,将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功能,打造替代性修复、公益劳动、宣传警示等一体的多元的开放性修复基地,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司法”模式,促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据了解,八卦洲生态修复司法基地将根据自然风貌及八卦洲人文历史,保留原有的船厂码头,作为近水、亲水的开放平台,并对芦苇及杨树等植被进行苗木的补种,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态湿地景观,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为生态科普和湿地保护提供支持。
当天的揭牌仪式后,南京市检察院和生态环保局举办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签订《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聚焦惩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法律适用研讨、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衔接等7项机制,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诉前磋商、支持起诉等协作方式,共同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基地建设,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为南京的蓝天碧水净土贡献法治力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