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掀起千重浪,阳江大地闻稻香。”日前,南京最大“粮仓”——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正在进行秋粮收割。而在一年前,这片高标准稻田还是一方受灾严重的蟹塘。
救灾重建电出力
2020年7月20日,安徽当涂石桥南圩决堤,洪水涌入与南圩合圩的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导致1.8万亩土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14台配变、436只电能表、30多公里电力线路淹没于水下。
灾情就是命令,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闻汛而动,根据胜利圩区周边电网情况,迅速制定排涝用电工程专项方案,派遣施工人员500余人次,历时12天,在一片泥地中架起了21台排涝配变和42台低压分支箱,敷设了近4公里长的电缆线路,为阳江镇灾后重建贡献了“加速度”。
200台水泵同时开启,耗时近1个月,胜利圩的积水终于完全排空。“供电部门帮助我们快速搭接排涝电源,解决了用电难题,离恢复生产的日子不远了!”胜利圩重建项目负责人孙巨良说。
抗旱安民电及时
洪水退去,如何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了摆在当地蟹农眼前的难题。为此,高淳区阳江镇决定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稻米稻虾的综合种养方式,恢复胜利圩地区的粮食生产。
当地种粮大户徐建华响应号召,投入8万元对稻田进行了电气化喷灌改造。今年7月,天气干旱,但喷灌设备还未通电,徐建华赶紧向阳江供电所提出了用电申请。
该所所长徐宁波得知后,带队赶到现场勘察,发现农田最南侧有一条小河,在此处接入电源,利用7.5千瓦功率的电动机抽水,再通过电气化灌溉设备,便可将水输送到稻田各个角落。然而,原有电力设施已被洪水破坏,导致这个“最佳接电点”无法利用。
徐宁波立刻将问题反映到了高淳区供电公司,该公司优化了农网项目计划,在一周内安排施工人员进场,从阳江胜利圩4号泵站新架了近300米0.4千伏线路,将电提前送到了小河边。
开镰丰收电充裕
“现在每亩收割价格比传统栽种高出30%,收割上来的水稻还能直接送往烘干基地。”见到高淳区供电公司台区经理周海平,种植户邢晓鹏与他分享丰收喜悦。
稻田不远处的西莲村委粮食烘干厂里,3台电动机器正轰轰作响,烘干、仓储、脱壳、封装......全自动化流水线工作解放了农户双手,也告别了黑漆漆的煤灰。这里是胜利圩地区唯一的粮食烘干基地,为抢抓秋收季,高淳区供电公司成立了秋粮保电服务队,主动对接厂房负责人,定期检查线路和用电设备。
“刚收上来的稻子,要是不能及时烘干,就容易霉变,造成损失。因此,我们想再建个稻谷烘干厂。”种粮大户高声龙说。接到用电申请后,高淳区供电公司立即组织上门查勘,帮助测算设备用电容量,制定科学供电方案。目前,该公司服务着当地在建的2个烘干厂房,争取11月中旬投用。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与阳江镇的结对共建成效,培育‘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入电商带货等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高淳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述说。(孔丹军 马汉媛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