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记者 于倩 通讯员 刘宁 董坚)9月的南京,秋高气爽。8日上午,阳光穿过树梢,丝丝缕缕洒到幽静的仙霞路上。一边,两部透明的电梯高耸,点缀成此处独特的风景。“终于把电梯盼来了!有了电梯,我们还可以多下来散散步。”看着刚用上不久的电梯,家住鼓楼区仙霞路7号、今年81岁的林劲松既高兴,又欣慰。
老小区仙霞路7号、9号的电梯均已安装投入使用 于倩 摄
卡在家门口“第一步” 加梯成了5年的“长跑”
远远望去,新装的电梯外形美观、简洁别致。如今,居民刷卡上下乘坐电梯,方便快捷,在家门口实现了幸福的升级。然而,对这个小区的居民而言,加装电梯就是一部“辛酸史”——前前后后历时整整5年!这条路他们走得太漫长。
仙霞路7号楼与9号楼连在一起,共用一个院子,建成于1999年,产权单位是河海大学,各7层14户居民。这里的居民多为河海大学的退休教职工,大多已八十岁。7号楼7楼的住户林劲松介绍,大家都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上下楼梯太累,有的邻居每爬半层就得休息下。“有的邻居身体不好,上下楼都要坐轮椅,偶尔住院、出院就更不方便。有的邻居很少下来,买菜什么的就只能一次多屯点。”一直以来,加装电梯都是这小区绝大多数居民迫切的希望。
林劲松刷卡乘坐电梯 于倩 摄
虽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件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但“小事不小,难度不少”。林劲松介绍,自2017年起,7号楼和9号楼同时启动申报。因9号楼全体用户一致同意加装电梯,全流程畅通无阻,2018年初开工,当年10月就用上了电梯。同在一个院子,近20米之隔,眼看着9号楼顺利用上电梯,7号楼的居民则是又羡慕、又心急。他们所在的7号楼,没难在“最后一公里”,却卡在了“家门口第一步”——部分邻居因个人问题以及上下层业主之间的利益再平衡、再分配问题强烈反对加装电梯,这就导致这场加装电梯的“长跑”,一跑跑了5年!
多方助力齐破“局” 让加装电梯“起死回生”
为了尽快装上电梯,业主王璐璐等勇挑重任,担起了居民代表。对内,他们主持召开楼栋会、上门沟通做思想工作;对外,他们上传下达,了解南京最新加梯的政策,当起了政府部门与邻居的“连心桥”,还有的居民主动担起了加装电梯的“财务会计”。为了尽快推进、促成这件事,社区还专门为此建立了微信群,出谋划策,提供各种支持。
多方联合召开居民议事会(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南京市人大代表李致家2017年就已关注到此事,并致力于推动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作为人大代表的他,每年两会都会和另外几位人大代表一起呼吁尽快给老楼加装电梯。他连续两次上会提出建议,给政策“松绑”,降低门槛,助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多方联合召开居民议事会(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近五年的时间,李致家与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电梯安装公司人员、区房产局、市增梯办相关人员一同参与到电梯加装沟通协调中。多次参与召开全楼道居民议事会,前后三次现场办公。但是他们前后无论上门跑多少趟、费多少口舌、通过什么方式劝说,效果甚微。
2020年3月,仙霞路7号加装电梯迎来新的“转机”。居民代表与社区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了三方协议,顺利解决了相关居民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小区加装电梯‘起死回生’。”社区工作人员贾晖这样说。于是,一系列流程又从头再来。然而,电梯的加装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一系列流程,2021年初,小区加装电梯取得了规划许可证,3月份开工,4月份因工人返乡收粮导致停工,后来打桩筑地基时发现原先方案中触及化粪池,经多方考证分析,重新改方案,7月又遭遇疫情再次停工……直到9月,这部翘首以盼、历经坎坷的电梯终于顺利安装投入使用。
以“新”换“心” 老小区加装电梯走出“南京经验”
老旧小区往往成为城市建设“被遗忘的角落”。多年以来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加速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始终坚持听民声解民忧,积极协调多方参与,深入探索创新路径,扎实推进便民举措,形成了 “南京加装电梯经验”。
早在2013年,南京就出台了加装电梯《暂行办法》。2016年,出台新的《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今年2月2日,南京发布了《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划管理办法补充》。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完善主要配套政策,逐步畅通办理路径,相继落实各项措施,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拓宽渠道、明确职责,实现了“四个破解”。
居者心怡,来者心悦,闻者心动,南京不少老旧小区因加装电梯“改”出了美好新生活。加装政策掷地有声,配套文件执行有力,南京用“新”换“心”,让老旧小区电梯的加装更顺畅、更暖心。截至2021年8月30日,南京累计2694部电梯签订书面协议,2439部通过规划部门初审,1540部已办理规划审批手续,1407部已办理施工许可,在建142部,完工1142部。